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五章:点检做天子,黄袍加身(3/5)

作者:熊二先生
们。”

“从那以后,朕就知道,朕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。可是作为普通人的朕,却拥有着全天下最大的权力。所以,从那以后,朕就开始谨言慎行,甚至将国朝大政,尽皆托付给章子厚,让他独相七年,却没有丝毫担心。”

咳咳

咳咳

“这是为何?一方面是因为章子厚本身就是个忠臣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大宋的制度便是如此。虽然他是丞相,理论上的百官之首,可以大权独揽,为所欲为,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。”

“我大宋乃是两府三司并列,东府是政事堂的诸位丞相,西府是枢密院的诸位枢密使,调兵之权在西府,丞相是无法直接命令枢密使的,枢密使直接受命于天子。”

“三司亦然,三司分别是掌户口及赋税的户部司;掌全国茶、盐、矿冶、工商税收、河渠及军器之事的盐铁司;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的度支司。三司使又被称为计相,他们掌握了官员升迁、朝廷财政等诸多事宜,也是直接向官家负责。”

“所以,只要这套大的制度不变,哪怕是独相,也没什么好怕的,因为丞相并不能直接命令三司使和枢密使,他们几乎可以算作是并列的。只不过,丞相名义上是百官之首。”

“除了两府三司之外,还有皇城司,也是极为重要的……”

……

二月下旬,某日,夜。

躺在病床之上的哲宗,忽然身体一动,开始回光返照:“速召简王、章相、曾布等人入宫!”

理论上讲,只要等到两府三司的高层都来了之后,哲宗轻飘飘的说上一句简王可为尧舜,那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,皇位会顺利传承下去。

大宋朝的制度就是这样,天子才是最强的那一位,那时向太后根本就不可能阻止简王继位。

可是,说完了这句话,哲宗的脸上却诡异的出现了一缕笑容。

因为,命令刚发出去,就被拦住了!

这一次,可真是你自己找死,怨不得人!

“不可!”

一声大喝之后,几位正打算出宫召集两府三司高层的宦官就被拦了下来。向太后不仅仅是自己来了,身后还跟着一票侍卫,直接将几个传令的宦官,控制了起来。

看到这一幕,哲宗的老婆,也就是刘皇后直接问道:“为何?”

向太后淡定的道:“效仿前辈故事。官家命不久矣,此刻我们更需要镇之以静,而不是慌慌张张,让小人有了可趁之机。只要宫里不乱,大宋就不会乱,一切都是为了大宋!”

一边说着,向太后便主动拉住刘皇后。现在,刘皇后也被控制住了。看着被自己功力控制,暂时动弹不得的刘皇后,向太后安心的点了点头。

哲宗快要不行了,连站起来都做不到。那么这皇宫之中,能做主的,也就是她这位太后和眼前这位皇后。

理论上讲,如果刘皇后坚定支持哲宗的话,那么,周围的侍卫,肯定不会继续支持向太后。

这些侍卫之所以此刻服从向太后命令,不过是遵循礼法,而不是他们真的已经效忠于向太后,没这回事儿!

大宋朝所有的武人、士兵,都只有一个效忠对象,那就是大宋官家,文官不行、太后、皇后更不行。

将从中御,不是说说而已!

片刻后,被悄悄制服的刘皇后就昏迷了过去。看着这一幕,向太后放心的喘了口气:如此一来,短时间内,皇宫的主人,就是她向太后了!

向太后也不慌,直接坐镇皇宫,开始以太后之尊,发号施令,其实也没什么好做的,就是封锁皇宫,然后派人去通知端王赵佶,然后和曾布等不满章惇的文官勾结一下。看看能不能打着为大宋好的旗号,把端王扶持为帝王。

至于更加高端的操作,实话实说,向太后也不会啊!

甚至,如果不是因为不想让朱太妃成为朱太后,她今天根本就不会发动这场宫变。

这也是大宋朝的特色了,大宋朝不像大唐那么武风旺盛,要是这种事情搁在大唐,此刻估计已经刀兵相见,整个长安城都开始风声鹤唳了。

毕竟,我大唐可是传统的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!

皇宫被封锁之后,有心人就立刻得知了宫中有变的消息。比如章惇,比如吕不韦、卫鞅、简王。

很快,十余位甲士,来到了端王府上。

稍后,赵佶扮作甲士,带着几个心腹,朝着皇宫而去。

看到这一幕,卫鞅是极为无语的。

这一次的宫变,搞得实在是太外行了!

可谓是错漏百出,与其说是宫变,不如称之为闹剧!

(真真是一场闹剧,即没有玄武门之变的杀伐果断,也没有夺门之变的阴谋诡计,比起前辈和后辈,这就是一个笑话!)

“要不要动手?我们趁现在直接杀了端王,直接一了百了?”吕不韦提议道。

简王想了想,便摇了摇头:“不必,此刻杀了端王,拿出遗诏,我虽然可以顺利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