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两千六百三十七章 局势(1/2)

作者:脚踝骨折
德王府在城破的同一天,被虎字旗的一支战兵队伍攻破,王府上下全部被擒获,只逃走了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小人物。

唯一一个名气大而且与德王府有关的逃走之人,便是王府的一名姓王的长史。

不过,这位王长史人虽然逃走了,但家财积蓄全都没能带走。

拿下济南城后,秦荣没有急着率大军继续作战,而是命大军停留在济南城外休整,同时分出几支战兵队伍,对济南府境内各州县进行清理。

拔除一个又一个大明政权,建立虎字旗自己的政权。

虎字旗有自己培养官员的体系,随着大军的攻城略地,一支支虎字旗的官员队伍开始奔赴这些占领区域,从军队手中接管地方上的政务。

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秦荣拿下了一多半济南府,只剩下几个靠近北直隶的县城没有动,除此之外,还剩下一个东昌府。

有了这一个多月的休整,大军主力恢复的差不多,秦荣立即亲率大军开拔向西,攻打东昌府的明军。

整个山东唯一的成建制明军,只剩下东昌府境内的明军,傅宗龙和曹文诏的队伍已经是残兵败将,并没有剩下多少兵马,想要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招募新兵。

可惜虎字旗的队伍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时间,傅宗龙和曹文诏每到一处地方,虎字旗的队伍就追到哪里,逼迫他们一直在退逃的路上。

这种情况一直等他们主动退到东昌府才停止。

不过,东昌府是王承胤的地方,双方又都闹掰了,自然不会给曹文诏募兵的机会,使得曹文诏始终无法恢复实力。

曹家的骑兵家丁也从最开始的几百,到后来只剩下百十来人。

此时的虎字旗已经完成了对北直隶的包围,东昌府更是盘中肉。

虎字旗在山东的一连串胜利,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曲阜的孔氏再次老实了下来,也不敢再派人去联络洪承畴了。

自打上次送去的银子没有起作用,孔氏的人就知道洪承畴不可信,送去多少银子都白搭。

秦荣率大军刚一进入东昌府地界,王承胤直接带着兵马从聊城退走,一路退到了北直隶的地界。

虎字旗这边没有费多大力气,便拿下来东昌府。

至此,整个山东地界除了靠近北直隶的几个县外,全部落入虎字旗手中。

山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农政。

京城的崇祯在得知山东的情况后,接连砸了好几个花瓶,发泄了一通无能的怒吼,却已经做不到改变山东局势。

傅宗龙作为山东总督,直接被抓进京城,关进了大牢。

因为京城中有大佬为他转圜,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,可想要从牢里走出来却不可能。

而王承胤因为麾下的兵马没有太大损失,留在了巨鹿,仍然受到朝廷重用,作为防御虎字旗大军北上的一支朝廷兵马。

失去了后台的曹文诏叔侄再次变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,只能和王承胤一起留在了巨鹿。

可因为叔侄两个和王承胤关系并不好,得不到什么钱粮支持,只能勉强保持住手身边的百十多号亲兵家丁,扩军的事情是用不想了。

失去了山东控制权的大明,使得越来越多的官员不再看好大明。

一些南方出身的官员有意无意的开始选择辞官归乡,或是想办法调去南京做官。

剩下一部分留在京城的南方官员,要么就是没有门路,想走都走不脱,要么就是想要赌一把,借此机会想要试着看看能不能升官,还有一部分人是舍不得头上的乌纱帽,官还没有当够。

至于北方出身的官员,基本上除了留在京城继续做官,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了,因为就算他不做官也只能留在北直隶。

毕竟老家都成了虎字旗的地盘。

因为虎字旗没有切断漕运的关系,京城表面看上去勉强还算能够维持住,大部分官员默认了这种情况,只要虎字旗不切断漕运,就没有人在主动提起山东的问题。

至于出兵收复山东的话没有人在提。

很多人都看明白了,辽东的奴贼大明打不过,西北的虎字旗大明一样打不过,接下来就看大明在北方的政权什么时候结束,最后是落入奴贼的手中还是落入虎字旗的手中。

当然,没有人觉得大明会这么快灭亡,毕竟北方丢了,还有南方大片的国土在,大明的政权依然可以在南方运转。

这也是双京的好处,起码大部分官员都觉得就算丢了北面的京城,还有南京在,依然可以让大明继续存在下去。

京城的崇祯下了一道罪己诏。

内容的大概意思就是朕很努力,平时吃的差穿的差住的也差,都怪大明的官员无用,怪反贼不该造反。

归纳总结就是一句话,错误都在别人身上,他这个皇帝没错。

这样的罪己诏除了崇祯自己外,恐怕没有人当回事,甚至当做笑话来听,起码虎字旗这边的人完全把崇祯的罪己诏当成了一个笑话。

拿下山东后,虎字旗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