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九章 下雨了,好事还是坏事?(1/3)

作者:大河坝
十天后田凡做出了蒸馏酒。

在糜家的酒店里,应邀出席的宾客见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酒,无色,酒味浓烈逼人,香味也比一般的酒浓一些,至于味道,没有一般酒那种甜腻腻的感觉,味道单调,就是两个字——很辣!张飞闻见这个气味就食指大动,很豪爽的把差不多三两的一爵酒灌到嘴里,等他咽下肚后,一张黑脸猛然之间变得通红,然后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!咳嗽完了,这厮直呼过瘾,说是滚烫滚烫的,火烧火燎的,就觉得是一团子火顺着嘴直往肚里钻……最终打赌的结果是张飞输了,大概喝了三斤不到的样子!其实不是他酒量不行,酒量再大的人,喝惯了低度酒,再喝高度酒也是很容易醉的。

大约又过了十几天,田家和糜家合作生产的有史以来第一种高度白酒上市。让大汉的好酒之人大呼过瘾,其受欢迎程度大大超乎预料。这种酒的价格(批发价)高达千钱每坛(约五斤),而西北部并州凉州的价格(零售价)最高的达到一万每坛,到了草原上,一坛酒可以换五头牛,或者一匹战马。

在东汉,每一石粮食的价格大约一百钱,在丰收的年成能到达五十钱左右,战乱或者灾年时能达到四五百钱。一石粮食为一百二十斤,东汉到南北朝之间一斤为222.73克,也就是说一石相当于现在的53.46斤,这一千钱能买十石粮食,这些粮食能酿出多少酒?利润,还是很丰厚的!

酿酒后的酒糟之类的下脚料也有大用,养猪养羊养马都能用得着。尤其是在养猪的时候,酒糟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,那些吃了酒糟的猪吃完了就睡,光长膘了!在古代,肥肉可是比瘦肉受欢迎的,酒糟养猪大有赚头!虽说猪肉在大户人家并不受欢迎,他们多数吃羊肉,偶尔才会吃点猪肉,只有小门小户的人才吃猪肉,可当兵的可大多数都是穷人出身啊!他们肯定是喜欢吃猪肉的,尤其是肥的流油的大块肥肉,他们肯定喜欢的要命!多养一些猪,就算是军队特供了,给当兵的改善生活,这多合算?

本着利润均分的原则,也是防止有人眼馋烈酒的利润而搞破坏,田凡和糜竺商量后决定,让陈家、曹家等世家大族和陶谦、刘备等徐州掌舵人参与进来,由他们合资,或出钱或出地皮或出力气,建立一个酒品批发部,专门负责往外批发。至于他们这些人具体占到几分利润,他们自己商量就是了。而生产环节,还是由田糜两家完全掌握。

这个小小的酒所产生的利润是各家都没有想到的,参与的几家都非常高兴,没能参与的那些家族非常眼馋,毕竟没有人会怕钱扎手不是?为了安抚他们,也是为了弥补自家产量的不足,田凡和糜竺商量后决定,以高于市场价五成的价格,从各大家族收购酿制好酒糟,买回来之后,经过蒸馏就可以得到成品了!而为了收购的酒糟品质均匀,糜家百年来一直传承的酒曲以及发酵工艺,被无偿提供给各大家族,这也许就是一种原料代加工模式吧?当然了,这种合作方式也对曹豹、陈珪等人适合,他们也都毫不犹豫的加入了。于是,一时之间,徐州各大家族出奇的团结!现在曹豹陈珪他们见到田凡一口一个伯光贤侄,对他那亲热很。

在中国古代做生意,尤其是唐朝武则天以前,嗯,确切的说应该是宋朝以前,如果你是大世家,尤其是那种名士辈出的家族,那你爽歪歪了。即使是在战乱时期,只要不是在打仗,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货物不稳妥,当然除了粮食铁器之类太敏感的东西之外。任何一个势力,应该说是想混好,想得到世家豪族支持的势力,都不能太得罪你,不然绝对发展不起来。…,

黄巾起义时,黄巾军都没有屠灭任何士族。郑玄所在的高密县,就因为郑玄这个问名天下的名士的一个请求,整个高密没有被黄巾军劫掠。

曹操之所以在二次征伐徐州时退兵,是因为吕布抄了他家老窝。而根本原因,却是因为他杀了兖州名士边让,并屠其族。当时的陈留太守张邈,以及陈宫等士人,勾连吕布,将兖州搞得烽烟四起,于是曹操在不得已之下,才退兵。由此可见士族的强大号召力!

唐太宗牛逼吧?可在大唐初创,天下久望安定的时候,照样得看唐初几大家族的脸色行事!要知道,那几大家族出去的官员,占到当时唐朝官员的接近四成。

唐玄宗之所以牛逼,能开创开元之治,使得唐朝达到盛唐,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力强,而是在武则天的时代里,她已经把那些拦路的世家大族干的差不多了。

可以说从汉朝开始的中国古代,有一半多的时间在世家大族控制之下。这也就是传说中,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根本原因!有人说了,我得罪一家没什么大问题吧?不一定,鬼才知道各个世家大族之间有多么复杂的关系!通过联姻、合作之类的手段,世家大族之间形成了一张让人望而生畏的关系网,这可不是谁都有胆子碰的。所以一般情况下,能过去也就过去了,只要不牵涉原则性的问题,大差不离就过去了。

也只有武则天那种有大魄力的人,才能有这个胆子去触碰那些大族,在这一点上,她是当之无愧的强人!但是,话又说回来了,也是因为天下平定已久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